半发酵茶叶的做法(半发酵饼做法)

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
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

——刘禹锡·唐代《望洞庭》

古时,人们用孟、仲、季来表示每个季节的三个月份,立秋之后的第二个月便为仲秋。

至于为什么每个季节有三个月,在西汉刘安的《淮南子》里有解释:“一而不生,故分而为阴阳,阴阳合和而万物生,故曰:‘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’”《易经》中的八卦,也是由三爻构成,后又有“事不过三”“无三不成礼”的概念,我想“三”对于古人来说,一定有莫大的意义。

入秋以来,几场秋雨过后,微风中也渐渐多了一丝凉意。不仅带走了夏季的闷热,彷佛不经意间也带走了身体的水分。

到了秋天,眼睛、嘴巴、鼻子、皮肤都会觉得有些干燥,“秋燥”想必就是指这个吧。

仲秋丨寻一壶茶降“秋燥”

图片源自网络

秋令与肺气相应,肺主气,其呼吸,开窍于鼻。

秋季的水果蔬菜大多都是偏润的,十分适合这个干燥的秋,怪不得老一辈一直叮嘱:“水果蔬菜要吃当季的!”

细细想来,自然给人类的馈赠还真是不少,当季的果实正是人类需要的,对我们照顾真是无微不至。

除了食补之外,喝茶也可润肺,茶中的有益成分,对“秋燥”的各种不适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
在饱餐之后,何不挑选一款喜爱的茶,细细品味,慢慢感受,感受这初秋的清爽与茶中的清香。

仲秋丨寻一壶茶降“秋燥”

图片源自网络

俗话说“冬红夏绿”,有的人不知为何,有的人并不在意。

这种说法并无道理,那是因为绿茶寒凉,红茶性温。

要如何一款茶区分其寒与温,主要看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;茶多酚的含量又与制作工艺有关。

绿茶,不发酵,且杀青,含有较高的茶多酚;

红茶,全发酵,不杀青,茶多酚含量较少一些。

所以,绿茶适合炎夏,而红茶适于冬。

仲秋丨寻一壶茶降“秋燥”

图片源自网络

初秋时,夏还未彻底结束,适合饮用平凉而不至寒的茶。

白茶不炒不揉,源于自然的独特制作工艺,最大程度保留了茶中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。

新白茶,多以白毫银针为贵。其茶性凉,属轻发酵茶。

青茶,即我们所说的乌龙茶,属半发酵茶,茶性平和。

在初秋时节,这两款茶,介于温与寒之间,不寒不热,清燥生津。

另外,菊花茶也是秋季不错的饮品,滋补肝肾之阴,清肝明目。

仲秋丨寻一壶茶降“秋燥”

图片源自网络

随着秋意渐浓,性温和的茶更得人心。

老白茶,历经岁月的沉淀,早已褪去一身青衣,其茶性也渐渐转为温和。

“一年茶,三年药,七年宝”,这是白茶的独特之处。经珍藏,其内含物质发生一定变化,三年份的白茶功同犀角,可以入药,很是可贵。

红茶,茶性温和,属全发酵茶,甘温养阳,抗寒暖身。

黑茶,同样茶性温和,但属后发酵茶,其中最熟悉的不过普洱。

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,生普的刺激性较强,需存放一段时间再饮用;熟普经过渥堆发酵,茶性转为温和,才是深秋和寒冬的选择。

仲秋丨寻一壶茶降“秋燥”

图片源自坤呈昊拍摄

同时,也要根据身体的特性来选择茶,若是胃寒,即便是夏天也不能多喝绿茶与黄茶这两类性寒的茶;若是胃热,即便冬天也要少饮茶性温和的茶。还要注意的是茶水比例,不浓不淡才是最好。

倘若有一款偏爱的茶,陪你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,大概也管不了那么多规矩吧,一杯温茶下肚,心情舒爽,但务必要注意适量饮用。

仲秋丨寻一壶茶降“秋燥”

图片源自网络

在这个浪漫的仲秋,不妨寻一壶适合自己的茶,再寻一方净土,置一方茶席,赏风景,品香茗,远离世间的喧嚣与繁华,不被尘世的忧愁所消磨,心怀暖阳,敬畏自然,让“天人合一”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。

仲秋丨寻一壶茶降“秋燥”

传承古时茶,敬奉天地人;

匠心筑精品,薪火永相传。

荟萃源地佳茗,敬呈予您,致力打造国学茶旗帜品牌,关注《坤呈昊茶业》。

版权声明:
作者:ranpi
链接:https://www.ranpi.cn/1994.html
来源:安溪铁观音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